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xqb5.com,北洋权魔段祺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落魄年轻人1881年(清光绪六年)秋。

    山东威海卫近海的两个小岛——日岛和刘公岛上人声鼎沸、万头攒动,一片繁忙景象。成千上万的夫役、官兵和前来助工的男女民众,有的运砖石,有的抬木料,有的挖地基,正热火朝天地修炮台,建军港。龙旗、彩旗迎风招展,歌声、笑声响成一片。离此不远的威海卫小镇上,更是商贾云集,摊贩众多。商贩的叫卖声,劳动号子,开山炮声和市声,组成一曲生机勃发的动人乐章。

    一个年轻的小兵,步履蹒跚地徜徉在小街上。他身材瘦小、面容憔悴,肤色黝黑,身着破旧小兵服,开裂的软底快靴,盔式兵帽下压着一条枯黄发辫。他已经几天没钱住店,没正经吃一顿饱饭了。他一步三摇,漫无目的地走着,越走越累,越想越饿。突然胃里一阵抽搐,一阵燥痛,眼前一黑颓然倒地,失去知觉。

    众人围拢过来,七口八舌地议论着。薛掌柜分开众人,抱起小兵回到白己小店放在里屋土坑上:“闺女,快拿套煎饼果子,再来碗豆浆……”

    应着,一位十五、六岁颇有几分姿色的姑娘,手脚麻利地端着食品进屋来。在父女搀扶下,灌进小兵大半碗豆浆,不一会儿,小兵清醒过来,瞅瞅薛掌柜,看看薛姑娘,接过姑娘递过来的食品,风卷残云般把它吃光。薛掌柜不时提醒,孩子,慢慢吃,慢慢吃……香甜可口的煎饼果子终于填满他不争气的肚子。他羞涩地抹抹嘴,拱手道:“大叔,您的救命之恩,晚生终生难忘,我会永远记着您的。我身无分文,等安顿下来,定当加倍奉还。”薛掌柜大度地一挥手:“咳,小意思,不必介意。你叫什么,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怎么到了这里?”小兵说:“晚生叫段祺瑞,安徽合肥人,在淮北宿迁当兵,得知威海卫建军港,特来投效,日后也好有出头之日。”薛掌柜咕噜噜抽着水烟袋说:“有志气!你千里迢迢来这里可有亲人?”段祺瑞叹道:“唉,晚生有位堂叔叫段从德,在这里当陆军管带,我找了两天,可他几次搬迁,没有找到啊。”薛掌柜高兴地说:“咳,你算问对人了,段管带人极好,不断地光顾我的小店儿,正巧我知道他的地址。”段祺瑞喜出望外,说:“太好了大叔,太谢谢您了!”说着,给薛掌柜深鞠一躬,背起行李想走。薛掌柜说:“慢着,你还是洗洗脸吧。”

    薛姑娘端来温水,拿来毛巾、肥皂。段祺瑞既矜持又羞涩地洗了脸。原来他是个既俊秀又白皙的小伙子。他转过身,一直依门而立的薛姑娘,一双含情脉脉的大眼睛正羞答答地看着他。段祺瑞的脸红了,赶忙低下头,彬彬有礼地说:“多谢姑娘关照。”姑娘仓促还礼,越发显得小鸟依人。二人情不自禁地凝视片刻,姑娘闪到一边,让段祺瑞通过。段祺瑞感到像在火炉旁经过一样周身炽热……段祺瑞按照薛掌柜告诉的地址,很快在刘公岛一所小四合院里见到堂叔段从德。堂叔打量着这个灰头土脸、邋里邋塌的小兵,怎么也无法与将门之后联系起来。段祺瑞抑制着激动说:“德叔,我是从文之子祺瑞呀,你不认识我啦?”段从德终于记起:“啊,你是祺瑞,我的好侄子,十几年不见,你长大了!”

    段从德亲切地把他拉到身边,问段祺瑞:“你不是在宿迁兵营做事吗,怎么来到威海?”段祺瑞叹道:“唉,说来话长啊……”

    ……段祺瑞祖籍陕西省开阳县,其祖上几经迁徙,落户合肥大陶岗村,祖辈以务农为生。到祖父段佩一夜之间成了政治暴发户。

    其实,他只有粗通文化,也是“泥腿子”。1851年(清道光三十年),太平军运动兴起,朝廷下令地方组织地主武装团练,镇压日益兴起的太平军运动,段佩应征入伍。由于他颟顸猛勇,忠心事上,很快擢升哨官、管带。1861年,李鸿章在家乡编练淮军,皖北团练纷纷投到他的麾下。因得李鸿章赏识,不几年,段佩当了提督衔记名总兵,并授予巴图鲁(满语:勇士)勇号振威大将军,成了军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段祺瑞8岁那年,段佩衣锦还乡。但见伞盖云集,前呼后拥,州县官僚政客,名流俊彦,远接近迎,争相溜虚拍马。这给段祺瑞幼小心灵以重大影响,无形中视爷爷为追求目标。

    段佩本想在子代中找到子承父业,光宗耀祖之人。但他们或游手好闲、或粗俗颟顸胸无大志。于是,他寄希望于聪明灵利、刚愎自用的孙子段祺瑞。回职前他问段祺瑞长大干什么,他说,当大官儿,比爷爷还大的官儿。段佩把孙子揽在怀里高兴地说,好小子有出息!你想不想跟爷爷去任上?段祺瑞坚定地说,想!就这样,段佩把孙子带到宿迁大营,安排在一所最好的学堂就读。

    段祺瑞天资聪明,且勤奋刻苦,学习进步很快。因为他是总兵的爱孙,老师同学都对他另眼相看。没事时,爷爷常带他去兵营、炮台、演兵场,讲述老一代杀敌立功的故事。所到之处,无不笑面相迎,百般迎合。久而久之,使段祺瑞形成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目空一切的性格。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在他幼小心灵里,对勇武生活产生深厚感情,7年的“子曰诗云,之乎者也”,打下牢固基的儒家思想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他雄心勃勃,编织着武威美梦时,突然,生活发生急剧变化:他15岁那年,心中偶像,生活靠山,敬爱的爷爷猝死军中。段祺瑞悲痛欲绝,哭得死去活来。他将祖父灵柩扶归故里安葬,不久又回营中,当了一名戈什哈,期盼重续飞黄腾达之梦。无奈世态炎凉,人心不古,过去的笑脸变成冰脸,对他呼来唤去,颐指气使……谁知祸不单行。一年后家中传来噩耗:父亲段从文被人仇杀,连个囫囵尸首未能保全。作为长子的段祺瑞,急匆匆赶回家中料理丧事。在母亲的帮助下,丧事料理的圆满周到,各方关系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显示出他的处事才能和应变能力。邻里乡亲齐声称道……然而,段祺瑞回营不到一个月,心中悲痛尚未平复,又一桩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了:他的慈母突然抱病身亡!段祺瑞脆弱的神经,经不起这石破天惊的打击,一月前,母亲还送他到十里长亭,依依惜别,怎么会旦夕之间阴阳两隔?母亲,可谓贤妻良母,女中豪杰。17岁嫁入段家,上有难缠的婆婆,下有刁钻刻薄的小姑小叔和妯娌,丈夫终日酗酒赌搏寻花问柳。母亲既主内又主外,支撑一个庞大的家。她办事公道,身体力行,对子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不呵斥打骂。因为段祺瑞是长子长孙,母亲在他身上花费的心血和情爱特别多。爷爷死后段祺瑞痛失靠山,曾长吁短叹。母亲说,没有一棵参天大树是靠攀附成材的。段祺瑞当兵归来抱怨苦累,母亲让他背诵孟子的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肌肤,空乏其身……”

    不到两年接连发生三次不幸,几乎将一个年轻人击倒,仿佛一夜之间他长大了,变得成熟起来。他是个不肯向厄运低头服输的人。他警告自己要擦干眼泪,挺直腰杆,你是长子长孙,许多亲朋故旧邻里乡亲在看着你,你的仇人在盯着你,幼弟幼妹需要你,你不能倒下去!他把母亲谆谆教诲的古训复读多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他把忠心事上的老管家、姥姥和几位堂叔伯请到跟前,精心评估家财,谋划未来的吃穿用度,精打细算丧事花销……在一个16岁孩子料理下,安排得井井有条,处置得圆圆满满,显示出小主人的过人才干,亲朋故旧无不交口称赞,心悦诚服。

    后事安排停当,他决定回宿迁赴任。家人一致劝他留下来,经营这个千疮百孔、风雨飘摇的家。但他认准的路从不动摇,他义无反顾地走了。家境陡落,超重负荷,世态炎凉,使他变得更冷峻、偏执、也更任性孤傲……段祺瑞向堂叔叙述完不幸遭遇后说:“德叔啊,侄儿在宿迁苦干两年,实指望有出头之日,无奈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终非长久之计,更非祖父所愿,故此投奔叔父以求发展。”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