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xqb5.com,段永贤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人物:主持人,正方、反方各三人。

    主持人:老师们,同学们,观众朋友们,学校安排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一个关于“行为习惯养成”为内容的辩论会,其目的、意义校领导已在大会上讲的非常明白了,我就不再重复赘述浪费大家的时间了。辩论的焦点是:行为习惯是不是养成的?现在各方派代表上来抽签,抽住正方的先发言,抽住反方的其后驳斥。好,开始,正方一辩先阐述自己的观点,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正方甲:我方抽出的观点是:行为习惯是后天养成的。大家知道,中华煌煌几千年文化传统中,启蒙读物当首推三字经,三字经开篇即开宗明义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足以证明一个人如果不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的。鲁迅先生也曾形象地讲过这个道理,他说,孩子刚出生时啼哭声都是一样的,分不出谁高谁低谁好谁坏来。但随着家庭及社会环境的不同,成人后便显得千差万别。此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夫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世界之大,世人之多,谁见过不识字的作家,谁遇过不懂理的好人?主持人,阐述完毕。

    主持人:观点明确,推理严谨。请反方发言,时间限一分钟之内。

    反方甲:大家好。我方抽出的观点是:行为习惯是自然形成的。刚才正方提出的有力证据是三字经里的“人之初,性本善”云云。殊不知就在同时代的诸子百家中就有人提出“人之初,性本恶”的观点。这说明人的许多本性是与生俱来的,用不着谁去教育谁来培养。饿了就吃奶,痛了就哭喊,热了就出汗,冷了就打颤,由此派生出来的生杀予夺演绎出多少生动鲜活的故事啊!君不见那远离繁华的穷乡僻壤哪有什么学校,还不照样“深山出才俊”“白屋出公卿”;东风一度百花开,燕子东去春又来。乡村中品行端正、诚实厚道者比比皆是,倒是城市里受过教育的唯利是图、奸猾无德者大有人在。主持人,反驳完毕。

    主持人:反方有理有据,来着不善。下面由正方、反方二辩、三辩依次展开各自的观点,快速交锋,请观众朋友们评判。时间每人每次一分钟之内。

    正方乙:刚才对方一辩提出了一个可笑的观点,说乡村中虽然教育差,但好人多,城市里注重教育,但坏人也不少;并由此得出教育无用论。其实,就假设乡村中好人多,也是后天培养熏陶潜移默化的结果。城市里坏人不少,那是教育出了问题,要不胡锦涛总书记怎么会提出开展“八荣八耻”的教育呢?要知道,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城里人的祖宗都是农民,咱们学校的学生老家都在农村,据我所知,对方辩友不是前几年才办了农转非手续,从陵川迁入晋煤集团的吗?既然教育无用,你为何不继续留在陵川顺其自然,反而舍近求远来到矿中求学呢?

    反方乙:我们主张行为习惯是自然形成的,是说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习惯。陵川的环境是自然,晋煤集团的环境当然也是自然,谁说集团不是自然呢?普天之下皆自然,地球无处不自然。虫鱼鸟兽,自然而然;三教九流,无不自然。“龙生龙,凤生风,老鼠儿子会打洞”不教自会;“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不言自明。男人粗犷,女人温柔,儿童活泼,老者持重;农夫多朴实,少女爱脸红,皆天性使然也。请问对方辩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难道是大学教育的结果吗?

    正方丙:对方辩友,我要提醒你,你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龙生龙,凤生风,老鼠儿子会打洞”那是动物世界的遗传规律,不能与人类社会的受思想支配的行为习惯同日而语;“女大十八变”那是女性生理特征中的第二性状,与行为习惯的内涵意义相差十万八千里。说到桃花源记中的田园生活,正是缺少了教育这个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杠杆与指南,才会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没落景象,试问对方辩友,难道你愿意回到那种不求进取、不学无术的“乌托邦”世界中去生活吗?

    反方丙:对方辩友请注意,很显然,犯偷换概念错误的不是我们而是你们。我们从来就主张行为习惯不经过什么严格的正规教育也可以自然形成。比如疾恶如仇,舍生取义,同心协力,自强不息等等品格。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多少次揭竿而起燎原华夏的农民起义队伍,有几个读书识字?有几个懂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反,有着所谓知书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