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全本小说网 www.xqb5.com,段永贤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像红瓤西瓜拌豆腐,恐怕小鬼子杀过来,便一走了之。日本人指派伪军用柏木棺材装殓了王长林,埋在了猪洼沟---猪狗不如的东西。车起贵就是车起贵,你厚葬汉奸,我偏要另做文章。于是,他偷偷将王长林从坟里刨出来,割下其脑袋,先后在中村等地悬挂示众,以儆效尤,趁着夜色特地悬挂在柳树底日本人眼皮底下寨上的一棵大柳树上。天一亮,一传十,十传百,引来不少群众围观。大家伙儿窃窃私语,莫不暗自称快。王长林额头上的枪眼儿,像是在头上拔了一个火罐儿,一时流传开来“拔火罐儿”竟然成了干坏事被枪毙的代名词。让国人都知道汉奸的下场,让日本人都知道中华民族不可欺侮,侵略者决无好下场。王长林的柏木棺材板也被百姓们架了桥,死无葬身之地,成为人人可以踩踏的下三烂。

    还有一件有惊无险的趣事,日伪政权来人抓捕牺盟会骨干分子郭子明,在村里临时找到王来发带路。王来发无法脱身,只好从命,边走边想如何巧妙应对。走到郭子明门前下坡时,正好碰见了郭,王便故作探询地问道:“你看见郭子明了吗?这不,上头来人找他有事呢。”郭子明心知肚明,镇静的回答是说没有看见,随即溜之大吉乎也。解放后,郭子明曾担任过泊南煤矿的矿长,每当谈起此事,总是心存感激,与王来发自然结成了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

    段富奎讲过一个从其父亲那里听来的八路军游击战士在中村智取小鬼子枪栓的真人真事。说有一天,小鬼子走得人困马乏,大晌午歇息在段广河家的院子里,一人在外面站岗。这时,正好一个八路军战士不知从哪里冲了出来,上去就要夺取小鬼子的枪。小鬼子拼命反抗,哇哩哇啦大声呼叫,小战士见对方力气大,急中生智,夺不到就坏了他,三下五除二就下了小鬼子的枪栓,谁知触发了扳机撞针,枪响了,打在段密替家的后墙上。小鬼子激灵起来追捕八路军,中村大街小巷,犹如迷魂阵,哪里有什么下枪栓的人影儿。几十年后,密替家拆除旧房时,果然墙上留有一个拳头大的坑儿。此时在中村传为美谈。

    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于1936年9月18日在太原成立。牺盟会是山西地方国民党政权与共产党合作的产物,最终被中共取得了控制权,与阎锡山分道扬镳。牺盟会在国民师范举办各种抗日训练班,并成立了山西新军的第一支部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牺盟会和山西新军迅速发展壮大,在山西以至华北的抗日斗争中创造了光荣的业绩。中村段喜庆,当时担任抗日村长,段志国担任维持村长。段喜庆三十多岁,办事干练,工作积极,深得八路军信赖,但却惹恼了“七区”日伪政权。神不知鬼不觉就被抓去了穆桂山。中村段德本是有钱人,迫于村民与西山方面的压力,段和庆、段永泰、段德本仨人带着段德本拿出来的二百块钱现洋,一同到东山求情赎人。人到楼下,里面的管事者说,德本留下,其余都回吧,明天就放人。回来后左等右等,连个人影儿都不见。段喜庆和段德本就这样无声无息地从人间蒸发了。直到日寇投降后,晋城、长治以及河南方面三家公安局联合调查,才打上村一个姓韩的人嘴里得到了骇人听闻的确切消息:两个人当时就被日伪分子推进了废弃的窑圪廊(小煤窑井)。虽说时光已过去七十年,闻此消息,莫不感叹亦唏嘘,爱国何罪之有,遭此荼毒下场?。

    王天福,乳名天锁,中村人,1911年出生,中共党员。与上面俩人一样,也是在1939年阎锡山发动的“十二月政变”中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审讯拷打,他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穷凶极恶的敌人将他与一起被捕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成员、共产党员残酷地杀害。王天福同志青年时代聪明好学,思想进步,为人正直,办事干练,先后在上寺头村、向东村等地担任小学教师多年,深受各届学生及村民们的好评与喜爱。期间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感召与砥砺,于193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加到牺盟会的工作中,成为晋城一区助理员,负责党组织里的秘书事务。他思维敏捷,任劳任怨,特别是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一颗火热的抗日爱国之心,很受组织信任和领导器重,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晋城县民革导报社长兼总编的徐一贯同志(太岳区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就对他赏识有加。直到解放后的1978年,岁月沧桑四十年,徐一贯同志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仍然清楚地记得王天福这个名字,以及他当年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王天福同志被突然逮捕,身陷囹圄,虽经党组织多方营救,终因敌人戒备森严,不知所踪,直到砍头断肢身首分离被胡乱掩埋后很久,家属才打听到其牺牲的噩耗。

    老人们说,有一次,日军与八路军在山后面打了一仗,俘虏了两个年轻的八路军战士,回据点时将其拖带到中村西头段志英家的院子里,严刑拷打,百般折磨,逼问其八路军的动向及其武器装备等情况。年轻的八路军战士咬紧牙关,宁死不屈,小日本就唆使狼狗扑上去,将这两个战士活活咬死,其哭叫声撕心裂肺,惨不忍睹。

    老人们还说,中村附近的牛头山,俗称牛山,有人谎报军情,说那里是八路军指挥部的驻扎地,日本人空陆两路,举兵围剿。步兵从大阳、柳树底方向集合过来,经过中村西面的大核桃树下往牛山而去,空中则从河南方向开来飞机扔炸弹。八路军长期在中村西面的车杨山、塔里、窑头、樊庄、郑村、端氏、胡底一带抗日根据地活动,潜入东面大阳、向东一带敌占区,组织发动抗日力量打击日伪军,牛山村处于敌我交锋的边界上,八路军指挥部肯定到过那个能雄视西山的地方。飞机上仍炸弹,来势汹汹,威震乡野,劈倒农舍,炸飞树木,伤及无辜,也埋下了对小鬼子的深仇大恨。飞机过后,村周留下了几个弹坑,八路军毫发无损。

    据笔者的奶奶与父亲说,小日本在我家的堂屋正中架起桌椅板凳,下面放上甘草,正准备点火烧房,号兵的集合号吹响了,因此上免了一劫。但是,圪坨儿的段富牛家的西屋、寨跟儿还有一家,却被小鬼子烧得一塌糊涂,不但赖以遮风避雨、休养生息的房舍没了,而且所有家具、衣被、粮食及生活日用品,通通付之一炬,化作灰烬。所幸的是,中村老百姓的房子大都是砖抱土墙,就算是发生火灾,也不会殃及左邻右舍,像草房一样烧成一片火海。小鬼子原打算一把火烧掉整个村子,却落得个事与愿违,不了了之。

    笔者的母亲曾亲口对我说过“躲反”之惊心动魄。母亲一家在1943年那场蝗虫加干旱的浩劫中,饿死了两个哥哥,哭瞎了她的母亲亦即我的姥姥,国军又把她的丈夫抓了壮丁去。还没有等她从巨大悲痛中缓过神来,小日本就来了---母亲原来家在巴公乡的靳疙瘩村。她牵着6、7岁大的哥哥,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有一次,她和哥哥藏身于麦田里,小鬼子的马队惊天动地的奔她们而来,犹如洪水猛兽,幸运的是只差一丈多远的距离,否则的话,真不知是死是活。后来,经人介绍,母亲嫁给了丧偶的父亲,次年有了我---生于动乱年代,感恩抗日胜利,能不牢牢铭记那段历史乎?

    军国主义及狼子野心孵化熏陶出的小鬼子,个个丧尽天良,灭绝人性。一天,一个日本士兵在村中圪坨儿的老槐树下百无聊赖,心血来潮,朝着远在二百米开外的核桃树下的行人开枪,结果可想而知。真是人在路上走,祸从天上来,命薄如此,呜呼哀哉。

    笔者的奶奶多次说过,小鬼子来了将全村的男女老少通通集合到大街上,见谁身上戴着耳环、戒指、手镯,便不容分说一股脑儿撸下来,稍有反抗或不悦神色,上来就是一顿拳脚乃至枪托、刺刀侍候。对于小孩儿,则也采取点儿怀柔政策,给个糖块儿饼干儿什么的,以博取人心,问询八路去向及所需情况。

    “中村”在日本人眼里,是本国姓氏之一,来到中国,是否有天生的好感或其上司有过什么默许与交代,均在猜测之中。有人见过在他们的地图上“中村”画了个红点儿。总之,七年间,虽然日军没有在中村大动过杀伐,也造孽了桩桩件件罪行。其军国主义岂因一个名字就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狗走千里吃屎,狼走千里吃人“小日本”、“小鬼子”、“狗强盗”等等名称,将与其令人发指数不胜数的反人类罪行,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从中村北、西两侧吾圣山、抱佛山发源的滚滚长河,其两岸数十个村庄,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游击队与日寇征战七年、反复争夺,既饱含血泪又可歌可泣终获胜利的地方,是刘邓大军、陈谢大军挥师南下、西进之兵员与物资的重要补给线,也是记录日军累累罪行铁证之场所。

    芦沟桥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华北各省大举进攻,晋城县先后四度山河沦陷。前三次分别是1938年2月26日,农历正月二十七日;1938年7月1日,农历六月初四日;1939年7月19日,农历六月初三日;这几次日军停留的时间都不长。第四次是1940年4月25日,农历三月十八日。这一次,日军由南北分两路进攻,在晋城整整盘踞肆虐了五年,建立了伪政权,践踏祸害老百姓犹如地狱魔窟,直至1945年4月28日北撤。从1938年2月26日农历正月二十七日算起,七年间,日军抓民夫,抢粮食,拉耕畜,烧民房,强奷杀戮,其残酷统治空前绝后,所到之处罪恶滔天。

    据晋城市志载,日伪军占领晋城县期间,共杀害老百姓2。27万人,伤及无辜7558人,致残1458人,烧拆房屋5。13万间,宰杀大牲畜2。58万头猪羊8。79万只,抢走粮食104。6万石,掠夺生铁1。7万余吨,抢走银元首饰4。37万斤,其它如破坏文物、荒芜土地等罪行无以计数,不仅如此,还狂轰滥炸、奸淫掳掠、强拍支差、清剿扫荡、制造惨案侵略者泯灭人性,丧心病狂,真是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遥拜场---就是七十年来至今仍然沿用着的一个泛着耻辱色彩的名称。日寇侵占晋城县期间,需要定期举行祭拜日本天皇的仪式,因相距遥远而朝着东方祭拜,故称为“遥拜场”晋城人民既不愿按小日本的叫法称呼,又想让后人记住这历史上的耻辱,还要将它作为今后扬眉吐气、欢天喜地的地方,故不约而同地戏称其为“摇摆场”意为大摇大摆走在自己的土地上,大摇大摆地上班、下街、看比赛,大摇大摆地出门、回家、走亲戚。也有人不知其义称为窑北场或摇牌场的。不管如何叫法,日寇投降后这个地方就成了晋城人民举行集会、文体比赛、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所在,附近的中小学校还把它作为学生出早操、上体育课的大操场。直到现在,摇摆场仍旧日复一日地履行着她服务于人民的神圣职责。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那暗无天日、腥风血雨的漫长岁月里,中村人也进行了此起彼伏的反抗。他们或积极向西山八路军提供消灭鬼子兵所需的物资,或动员子弟们参加八路军。几年中,先后有苗国祯、阎五员、李扎根等青年壮士参加过著名的老马岭战役等对日作战,亲自面对日寇,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血溅战袍,义无反顾。据统计,段松林、段小六、段喜庆、张戌山、陈小林、华大根、王铁太、闫双美、陈来成、田德森、高安有、牛小会、王定根等人在抗日救国、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为国捐躯,壮烈牺牲。中村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的英名,千秋万世,永垂不朽。苗国祯等好几位村民,因为功勋卓著,累官至团级、师级、军级,为着人民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奉献出了毕生的力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摘录两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吧:“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各县都成立了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组织---牺牲救国同盟会。在晋城还设立牺盟中心区,是全省设立的四个牺盟中心区之一,负责领导晋东南各地的抗日宣传、战争组织等项工作。在牺盟会的大力推动下,晋城人民掀起了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新热潮。到1937年底,各县都建立了一支或数支人民抗日自卫队、牺盟游击队。许多村还成立了农民自卫队和游击小组,武装起来的民众达数万人。通过对旧的政权进行改造,各县逐步建立起充满朝气和激情的务实的县、区、村抗日政权。普遍成立了工人救国会、农民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儿童团等群众性的抗日救亡团体。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各阶层人民不分党派信仰,不管贫富贵贱,不论男女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形成了无比坚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晋城抗日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创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顽强坚持,在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巩固发展,靠的就是千千万万普通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和无私奉献。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伟大民族战争中,晋城人民累计为前线支援粮食32。5万石、担架5。8万副、军鞋74。5万双、民工156。5万人次、牲畜21。4万头次,晋城民兵与太行、太岳其他地区的民兵一道,配合正规部队歼灭日伪军18万人。让我们永远铭记晋城先辈在抗战中的风采吧!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太行太岳精神,将不断鼓舞我们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